均貧富,分田地,革兵制,減冗兵。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正當趙昕認為可以延續這種思路,將之推廣向全國的時候,河東路生變。
九月初五日,河東路代州,憲州並寧化軍三地主官,竟然叛變投靠契丹,引契丹入關。
特別是代州叛變,內奸和遼人裡應外合,駐紮在當地的宋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雁門關直接失守,遼人南下太原的道路被打通。
八百里加急快馬,河東距離京城不遠,趙昕得以在次日得知這個訊息。說實話,這個訊息剛剛傳來的時候,趙昕是完全不相信的,遼人數十年不曾率軍南下,只是在邊境恫嚇而已,這一次竟然會撕毀條約南下。此外,能夠鎮守邊境的官員,哪一個不是朝廷精心擇選的,文武互相制衡,上下傾軋,何至於會叛變。
趙昕抽調相關官員的履歷出身來看,是不是這一次均貧富分田地侵害了他們的利益,結果發現並沒有。他們出身河東本地,這一次趙昕在京城均貧富,也沒有觸及到他們的利益,難不成是害怕趙昕推廣這項政策嗎?
無論他們叛變的原因是什麼,契丹人已經佔領了宋朝的土地,事實上撕毀了盟約,大軍壓境,趙昕必須作出迴應,遂召叢集臣商議此事。
高階官員多不主張直接以契丹開戰,而是先行送國書呵斥,要求契丹退兵。談判不成再開戰不遲。
其中還有一部分人是徹底的主和派,他們的理由是“禁軍裁減大半,新募不及訓練。且西夏未定,不宜兩面開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