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文“自導自演”,荊小強編劇,他還在裡面客串了著名音樂家的角色呢。
自然引得觀眾們好奇觀影。
看“著名音樂家”榮歸故里,卻追憶當年那個啟發他歌唱天賦的下鄉老師。
當時汪志文拍這戲的時候,荊小強就已經有點教學片的眉目,但人家導演他也不過多指手畫腳。
於是整部戲更多展現的是這幫放牛班的孩子,人人都覺得他們沒什麼出息,卻在音樂的感召下大多數人有了跟其他班同學不太一樣的人生命運。
從這個角度來說,《放牛班的春天》命題更深遠。
套用九十年代右岸有個著名的琴行廣告語“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
學過音樂的孩子真好像打開了鑑賞力的門窗,總能在另一個維度去欣賞感悟人生。
汪志文主演的那位破破爛爛下鄉音樂老師,整個人生都應該算是失敗,但他卻在音樂的撫慰下永遠都保持樂觀。
不得不說汪志文的臺詞功底的確深厚,用他那種帶著濃厚混響的嗓音深情的對孩子們悉心教導:“世事不能說死,有些事總值得嘗試,永不輕言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
這是對大時代下,所有知識分子的撫慰。
在這個全社會都一切向錢看,不管做什麼,能賺到錢才是好人的劇變時代,越是讀過書的人可能越難轉彎。
對他這句話共鳴極了。
汪志文自從紅了電視劇以後,就一直想在自己的作品裡面加深度,而不僅僅是情呀愛的口水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