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臣輕忠良、以忠良斥小人,再以小人汙能臣之不忠······”
“三者互為矛、盾,互制相衡,鬥而不破······”
“呼~”
“真不知道母后肚子裡,還有多少東西能教給朕······”
自長樂宮走出,坐在返回未央宮的御輦之上,劉盈只一陣感懷不止。
毫不誇張的說,在此之前,劉盈對於‘制衡’二字的理解,都還僅停留在‘板凳要有三條腿’的程度;
至於劉盈理解中,應該用來互相制衡的三方,也被歸為了元勳功侯為代表的軍方、朝臣百官為代表的朝堂,以及太后呂雉為首的外戚。
在曾經的劉盈看來,制衡的含義,不過是以元勳功侯的武勳,來壓制空有話語權,卻並無顯赫身份的文臣;再由身份雖不顯赫,卻備受皇帝信任的外戚來制衡元勳功侯。
至於‘於國無功,只憑外戚之身而驟然貴幸’的外戚,則自是由文官作為制衡。
但在這樣的三方制衡下,劉盈總是會出現一種疑惑。
——在如今的漢室,功侯、文臣、外戚三方的分切線,並不很明顯;絕大多數臣子,都同時具有兩個身份,甚至還有三種身份皆有幹聯的極端特殊存在。
如當今太后的妹夫,當朝舞陽侯樊噲,便是功侯+外戚的雙重身份;
而朝中,包括少府陽城延在內的三公九卿,也基本都是同時具備功侯+朝臣的雙重身份。
至於外戚+朝臣的雙重身份,在呂釋之被罷免郎中令一職之後,倒是不曾有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