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大師認為張獻忠在錦江埋寶後,肯定是在埋藏金銀的附近,用石牛和石鼓作為暗記。
因此,只要找到了石牛和石鼓,順藤摸瓜,就一定能夠找出張獻忠的錦江藏寶
鄧大師根據石匠這張圖上的某些提示,認定張獻忠的埋寶地點就在成都附近的河流中。
他和兩個徒弟,到成都錦江岸邊察看了十幾天,又根據“二水口內藏”的童謠,最後確定藏寶地點位於成都府河與南河的交匯處。
鄧鳳生據此向總督建議,挖掘張獻忠錦江藏寶的範圍,控制在成都合江亭到望江樓之間的河段中。
趙爾豐聽了鄧大師的分析,非常高興。立即叫來自己的衛隊鏢師馬飛龍,封他為“摸金校尉”,帶官兵去具體執行挖寶行動。
為了對外保密,聲稱是到錦江河裡考古勘察,準備疏浚河道。
“摸金校尉”接到特殊任務後,帶了一百多名內府軍士,在鄧鳳生指導下,先將府河和南河的江水用馬槎攔斷。
待下游的河水放幹,露出河床後,再用木製人力水車,將餘水徹底抽乾。
軍士在河床上日夜勘察和挖掘,希望從河道泥沙下面,尋找到張獻忠的金庫。
這夥人沒有白忙,連續挖掘十幾天後,在九眼橋附近的河灘裡挖出了一個大石牛。
“摸金校尉”和鄧鳳生非常興奮,鼓勵軍士連續苦戰。又過了幾天,軍士在望江樓的對岸,石佛寺附近的河灘裡挖出了一個大石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