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代帝王要巡狩
在古代,帝王離開京城,到各地巡行視察州郡長官所守的地方,叫做“巡狩”(又寫作“巡守”),又叫“巡幸”,或單稱“巡”或“幸”。歷代皇帝出巡時往往聲勢很大,隨從人馬眾多。皇帝坐著叫做“鑾輿”的轎子,或乘著叫做鑾駕的馬車,總有一大批扛著黃羅傘、日月旗、龍鳳旗的儀仗隊前呼後擁。當然還有許多將卒保衛著。所到之處,老百姓都要回避,官員們都要迎接。皇帝巡守到地方上,地方官要給他們建造豪華舒適的宮院給他們住宿,這種皇帝臨時住宿的宮院被稱為“行宮”,也稱“離宮”、“行殿”。現在南京市的大行宮,就是因為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時在這裡住過而得名的。
上古的時候,皇帝每五年巡守一次,視察諸侯所守的地方。我國最早的一部上古歷史檔案彙編——《尚書》中,有一篇《堯典》,其中就記載著舜帝在某年二月往東方巡守的事。據說,君主巡守地方主要是考察官吏的好壞,瞭解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如果歷代帝王真正能這樣做,那當然是件好事。可是,歷史上能有幾個皇帝能這樣做呢?即使是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他們也大都是名為巡狩,實為宣揚自己的功德和威力,鞏固他們的統治,或者給人施行一點小恩小惠,博取仁義的美名,籠絡民心。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陝西大旱,唐高宗出巡,下令他經過的州縣不要差派百姓服役,不要修路造橋,不要建造行宮,他一路上都在驛站裡住宿,也不要地方官員迎送進獻。類似這樣的皇帝巡狩,曾在歷史上傳為美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