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下山,轉場去下一個村寨。
這個村子主要做錦繡,這是當地拿出的脫貧妙計。
錦族人沒有文字,依靠錦繡上的圖騰世代相傳,在明清地方誌上,便有記載。
隨著時光變遷,繡法越發多樣、圖案越發複雜,十里不同針,百里不同畫。
二十一世紀初,錦繡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而今,錦繡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在紐約時裝週的T臺上,亦有其身影。神秘的圖案頗受時尚服裝設計師們的青睞,訂單像雪花一樣飛來。
「今天的任務是學錦繡。」白雪拿到任務卡。
節目組找了年齡相近的少數民族的女孩一起縫製。
幾個女孩平均年齡25歲,見到她們先跳了一支舞,清月身邊的白雪也加入其中,一起說笑。
原來白雪也是錦族姑娘。
任務繡一個小荷包。有很多種圖案和含義,白雪翻譯過來,讓大家一一挑選。
蔣深和沉舟也加入了繡工組合,尤其是沉舟縫製的又快又好,被姑娘們誇讚著。
————
直到第二天下午,藺清月的荷包還是沒完成。
儘管蔣深的線不齊,好幾個顏色換錯了,但起碼完成了。
導演直言,讓清月不要繡了,趕緊開拍,要不然趕不上婚禮的錄製。
沉舟把自己的荷包遞給了清月。
「我繡了兩個,這個繡得一般,給你了。」
清月接了過去,趕忙拍完這個橋段。
晚上,女孩們來到準備出嫁的姑娘家裡,幫忙準備民族特色妝發和服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