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絮叨叨中,崔小云漸漸瞭解一些,更是對阿爺驚讚不已。
原來,不止他爹學了木匠,就連其他三個叔伯也學了不同的手藝。
大伯學得草編,只是一家子都是懶惰的人,哪怕有手藝在身,也賺不得銀錢。二叔從小身子不好,便沒學手藝,而是用省下來的銀錢買了頭驢磨豆腐,所以就算不種田,日子過得也不差。
再有的就是四叔,四歲並未學得手藝活,而是年幼時看著當貨郎的爹,長大了也做了貨郎,前年四嬸牽線,現在去了遠方跑商,已經有好幾個月沒回來了。
她爹就有些不走運,最初學木匠真的是個掙錢的好法子,結果隔壁一人帶領整個村子發家,現在將村名都改成了‘木匠村’,周邊的生意都被這個村子給拉去,久而久之,價錢是越來越低廉。
吃飯的手藝活做不得,也就只能下地幹活,好在他們家多得是勞動力,豐收年也能過得好。
往事說到一半,兩母女就到了巷子口,還未走進去就聞到一股子木香,迎面望去,滿巷子的攤販都是賣與木材有關的生意。
“就是這條巷子,你爹以前還在這裡擺過攤,那個時候生意是真的好做。”朱大英感慨著,如果不是突然冒出的一個村,他們家現在日子肯定好過。
可惜啊……
不過,再可惜也阻擋不了朱大英對兩邊貨物的期待。
賣木釵的不少,買得人也多。
用不起金釵銀釵的人,都願意買根好看的木釵用用,一根便宜的幾文貴得也不過十來文,比金銀便宜多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