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的人,到哪裡都能憑藉真本事出頭。顧淮之這一屆計程車子,有科舉這同一起點,卻也在不同的時刻,開始慢慢地拉開了差距。
元熙帝對於教育資源的設想是,京中設國子監和太學,各州設州學,府有府學,縣有縣學,最低一級的就是庠學,類似於後世的鄉鎮小學,其實就是用來給孩童開蒙的。
沒辦法,眼下交通不便,村鎮的孩童要是想讀書,只能看附近有沒有識字的人,也不拘對方學識如何,只要能教孩童認識幾個字就行。不然的話,這麼大點的孩子,哪家父母這麼心大,讓他們去縣裡求學呢?
這就是農家子出不了人才的根本原因。可以說,現在還能唸書拜師的,家庭條件在寒門裡絕對是頂尖那一波。元熙帝在村鎮設庠學,其目的就是要給眾多家貧的農家子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顧淮之當然舉雙手贊成,要不然他也不會把之前的寒門士子拖出來,提議把他們發配到鄉下當夫子去。
現在看來,這也不失為一種兩全其美之策。
當然,鑑於人才短缺,元熙帝也不可能馬上在每個村鎮都設庠學,只是根據各地上報的人口數量,選擇人數最多的一些地區先行設立庠學,若是卓有成效,便從科舉入仕的那波士子中選出一批去庠學當夫子,三年一考核,考核為優者,直接升五品官。
可別小看了這五品官,顧淮之從眾多天才中殺出一條血路奪得狀元,也就是個六品官。官場晉升的門道多了去了,許多寒門士子可能終其一生都不能再向上走一步。眼下有這個去庠學教書的機會,三年換一個官職兩三級跳,算下來還是他們賺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