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有事要外出,晚上的一更大概會到凌晨。還請各位書友見諒。】
韓岡的聲音漸漸在樑柱間消沒不見。
沒人能想到韓岡只是為了從關西調兵,就要將更戍法提上臺面。
所謂更戍,就是禁軍逐年更換駐軍的地點,一般都是從京城至邊州輪戍。這是太祖皇帝趙匡胤定下來的規矩。
五代之時,節度使執掌地方軍政大權,大股小股的軍隊各自佔據一塊地盤,收取稅賦供養自己。財權自有,當然也就可以不聽朝堂的命令。有鑑於此,趙匡胤做出來的應對就是兩個方法,一個是將不私軍,另一個就是更戍。讓將領與軍隊脫離關係,同時讓軍隊與地方再無瓜葛。
自此之後,天下再不復五代時的混亂。只是隨著承平的時間越來越長,兩條祖宗之法的帶來的負面效果也越來越大。
將不私軍,讓領軍的將領放在如何為自己找一個好職位,而不是努力訓練士卒。
更戍法則隨著禁軍數量的急劇膨脹,讓國家財力無法再支撐下去,逐漸的,以駐泊、就食為名目的禁軍就越來越多。到了如今,早就不復實行多年——就算一直喊著復祖宗之法的舊黨,也不見幾人要恢復更戍法。
“若行更戍,錢糧哪裡來,更戍禁軍一年就有半年在路上。又有多少時間在邊州營寨中守禦?”吳充質問著。
“沒說要全部輪戍,在河北四路中,各選一將或兩將出來。京營之中,也選取萬五到兩萬上下的兵員,去陝西戍守兩年。這樣的調動,錢糧消耗並不大,又可以為京營、河北訓練出可堪一戰的軍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