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信了,他們大肆批評一直沒有出面澄清的帕丁頓。
有人不信,他們要求批評者拿出切實的證據,不要隨意汙衊一位紳士的名譽。
——清白乾淨的名聲很容易被惡意玷汙,也許,只需要短短的三天時間。但是要擦去白布上的汙漬,三日光陰是遠遠不夠的,極可能需要三十年,甚至一輩子。
漸漸的,在一雙無形之手的操縱下,兩種聲音形成對峙局面,各自的支持者紛紛發表文章,他們慷慨辯論、互相攻擊。
不知從何時起。這些文章的內容發生了偏移,其討論的重點已經不是帕丁頓是否擁有傑出藝術才華這個問題了,而是關於汙衊、謠言、名譽和正義。
幕後攪風攪雨之人大概沒有想到事情會是如此走向,但是不管怎麼說,他們自認為最初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當大街小巷都在議論布朗·帕丁頓的時候,在一間隱蔽的房間內,幾個人正在進行激烈地討論。
暗線負責人之一史密斯·科特在狹窄的房間內走來走去,他昨晚才從愛爾蘭趕回倫敦,一下馬車就得知了有關布朗·帕丁頓的事情。
“我不明白,女士們,我不明白,你們為什麼一定要算計這個布朗·帕丁頓?甚至還不惜暴露了愛德蒙!要知道,我們當初能在幾家報社裡安插進同伴,是費了很大心力的,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愛德蒙應該用在關鍵的時刻,而不是用來汙衊一個小小的畫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