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分part外,如何分組也很關鍵。
眾所周知,一個舞臺的呈現,不僅僅需要各人練好各人的部分,大家的配合也是需要練習的。一個大組12個人,這12個人裡,有一部分人會在第二輪淘汰後離開,剩餘的人自動成組,多於7人的就要票人出去,不滿7人的就挑選被票出來的人組滿7人,所以到最後每個舞臺基本都是重組過的。
而有些組為了減少成員間配合的磨合時間,在二輪淘汰之前會選擇把那些排名較高的人組成一組,相較之下另一組就成了“棄子組”。
這樣對於舞臺效果而言確實有益。但是,選秀這種型別的節目性質就決定了它不單單是靠著最終的舞臺效果決定一切的。“棄子組”的做法的確是收益最大的選擇,但是人都是有感情的,絕大部分“棄子組”的人實力沒有那麼突出,內心知道自己可能根本沒機會登上三公的舞臺,但還是要一邊忙著練習,一邊擔心淘汰。而整個大組又是在同一個練習室內,“棄子組”練習的進度和效果,和另一組完全沒得比。
這樣的多重壓力之下,很容易自暴自棄和自抱自泣,要是節目剪輯也把鏡頭對準這些人,那麼看節目的人一定程度上就會共情“棄子組”,“棄子組”的粉絲們也會心有怨懟,從而引發對於部分做出這個決定的成員的討論。
在選秀節目中後期,一旦上位圈的人因為實力之外的問題引起討論,如果引起討論的練習生的粉絲群體本就樹敵頗多,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群起而攻之”,導致練習生風評變差,甚至會影響最終的出道問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