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學林對中微子探測器很感興趣,確切地說,他對中微子很感興趣。
中微子的發現,和歷史上著名的β衰變能量失竊案有關。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物理學家們發現,中子在衰變成質子和電子(β衰變)時,能量會出現虧損。
當時哥本哈根學派鼻祖尼爾斯·玻爾據此認為,β衰變過程中能量虧損,預示著能量守恆定律失效。
1931年春,國際核物理會議在羅馬召開,當時世界最頂尖的核物理學家匯聚一堂,其中就有海森堡、泡利、居里夫人等。
泡利在會上提出,β衰變過程中能量守恆定律仍然是正確的,能量虧損的原因是因為中子作為一種大質量的中性粒子在衰變過程中變成了質子、電子和一種質量小的中性粒子,正是這種小質量粒子將能量帶走了。
泡利預言的這個竊走能量的“小偷”就是中微子。
但當時的物理學界,還沒有實驗能夠證明中微子的存在。
直到1956年,美國物理學家柯萬和萊因斯等第一次透過實驗直接探測到了中微子。
中微子也首次在世人面前展露真容。
中微子是輕子的一種,是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中微子不帶電,質量極小,自旋為1/2,質量非常輕(有的小於電子的百萬分之一),以接近光速運動,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幾乎不與其他物質作用,在自然界廣泛存在。
它能自由地穿過人體、牆壁、山脈乃至整個行星,難以捕捉和探測,因而被稱為宇宙中的“隱身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