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與印度斯坦帝國的外交關係,皇帝與裕王之間一直存在著解不開的矛盾。皇帝的意思就是加強溝通,實現又好。但李君威並不這麼看,他一直主張面子上過的去就行,一切的友好都要建立在帝國對印度實現海陸兩個方向的軍事威脅上。
兩個人就這麼問題,一直就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因此對印外交戰略就存在著高層之間的妥協。
那就是,只要印度不發起對外擴張,帝國就不對印度進行軍事威脅。表面上,這似乎很合理,實際上不合理,這幾乎宣佈把兩國之間的經貿關係的主動權,交給了印度方面,印度想開放就開放,想收緊就收緊。
李君威在這個問題上吵不過自己的兄長,因為他知道兄長的意圖,那就是儘可能要維持李家人之間的體面,而李君威認為國家利益至上。
“取紙筆來。”李君威對一旁的侍從官說道。
在涼亭裡,李君威親筆給李昭奕寫了一封信,內容很簡單,就是告訴他,從前的約定老子變卦了,現在李昭銘已經迴歸帝國,帝國依舊會承認李昭奕對印度斯坦的統治,為其身世保密,但李昭奕若有損害帝國利益之舉措,改變兩國經貿往來良好發展現狀,帝國會發起由他本人親自主持的遠征,直接征服整個印度斯坦帝國。
而至於什麼舉措,如何算是改變良好現狀。李君威統統不去說,簡而言之,最終解釋權在他裕王李君威。裕王認為你危害了帝國利益,需要討伐,那就會去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