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偵查工作,其實也是一個解題的過程,回答的是一個叫“七何”的問題,即“何人在何時於何地採用何種方式對何人實施了何種行為造成了何種後果”。
著名偵查學家艾德蒙·洛卡德在《犯罪偵查學教程》提出物質交換原理,又稱為“洛卡德物質交換原理”。
該理論認為,犯罪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物質交換的過程,作案人作為一個物質實體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總是跟各種各樣的物質實體發生接觸和互換關係;因此,犯罪案件中物質交換是廣泛存在的,是犯罪行為的共生體,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
《名偵探柯南》、《福爾摩斯探案集》中主人公在推理過程中大量使用演繹邏輯,其實內驅力便是源於“洛卡德物質交換原理”——透過發現、記錄、檢查、分析物質之間交換的性質與範圍,就可以把犯罪行為人於特定的時間、地點、證據和受害人聯絡起來;發現交換的物質可以解釋兩種特定物體之間發生了接觸;而對物質交換過程的反推,還可以與特定的行為聯絡起來。
所以,無論是柯南還是福爾摩斯考慮的主旨自始至終都是“行為人在現場使用什麼樣的方式對特定的人員和物品實施了什麼樣的行為,以致於形成了這樣的現場狀況?”
現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讓微量物證也可以被發現和識別開來,比如立體顯微鏡和掃描電鏡的應用,使得肉眼難於觀察到的毛髮纖維、爆炸殘留物粉塵、玻璃纖維等微量物證得以被發現,而同位素檢驗技術的應用又可以使看起來色澤都一樣的兩份鞋底土壤能夠被鑑別出來以證明該人到過的區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