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這主意似乎還不錯。多種點兒,這樣就可以擋風沙和豐收兩不誤了。
到時候,方便好用的油莎豆收穫器一旦發明成功,那推廣全國都有希望。
可惜現實永遠與理想永遠存在著馬里亞納大海溝。儘管杜忠江有心配合同志們的壯志雄心,奈何他一個連油莎豆都沒見過,更加搞不清楚油莎豆全株到底長什麼樣的人,又上哪兒做收穫機呢。
所以,萬般無奈下,老人被新人搶了先機。
事情是這樣的,半地下溫室大棚設計者田藍,施工指導是施工隊的林師傅。這兩人一個是門外漢,另一個乾脆就沒見過大棚,完全是圖紙怎麼畫,他就怎麼搭框架。
如此一來,問題就出現了,理論與實際的差異。
挖出一米深的半地下室後,林師傅安排大家挑選出大石頭準備開始砌石頭牆。就在大家捋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時,66屆的知青主動找到了田藍,只問了一個問題:“大棚的排水溝安排在哪裡?”
馮祥生等人覺得他問了個傻問題,排什麼水啊,有水可以排嗎?他們到西大灘這些天,愣是一滴雨都沒下過。寧甘寧甘,您可真幹。
那位知青扶了扶鼻樑上的眼鏡,認真道:“要排水的,即便雨水少也還是會下雨,尤其是夏天。我們這個大棚是低窪處,水很容易都灌下來。”
這這這,這也是事實。
只是,它已經超過了田藍的知識儲備了。畢竟農業軍事頻道的節目在說戈壁灘上石頭蓋大棚的事時,沒提排水溝這一茬。人家做節目肯定有所側重,不可能事無鉅細。可對於實踐者來說,這就是大問題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