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筆走龍蛇,動作瀟灑,寫下一個假名。
他在一張大紙上,用杯口粗的筆畫,連續寫了幾個假名,寫完之後意猶未盡,把毛筆一甩,紙上多了一些墨點。
他對著作品端詳,似乎不太滿意,把紙挪走,又鋪了一張紙。開始屏氣凝神恢復力氣,不對應該是冥想。
這三位暫時沒什麼看頭,眾人終於開始把目光轉向沈瑜。
沈瑜用一隻長杆兒的大號毛筆,從硯臺中蘸取濃墨,在一個青瓷墨池裡用加清水,調成淡墨。
左手端著墨池,右手拿著毛筆,迅速的在紙上橫塗豎抹,畫了幾次以後,嫌毛筆蘸取墨汁的速度太慢,乾脆拿著墨池,把淡墨緩緩傾倒至選好的位置上。緊接著,用毛筆把積聚的墨團向外引開一部分。如此連續操作,墨汁開始滲化、流淌,形成幾個大大小小的不規則墨團。
熟悉繪畫的人已經開始議論,這是潑墨。
第496章 潑墨山水畫,筆會(下)
沈瑜的確是採用了潑墨技法。傳統國畫講究書畫同源,描繪形象要求用線造型,從觀賞的角度來說,已經發展到一個美學高峰。
但是,他看到參加筆會的嘉賓,一個個都是出奇制勝,如果還自己還採用傳統的繪畫辦法,從視覺這個角度來衡量,容易被別人比下去。
好在,這個問題,已經早有畫家發現並且提出瞭解決的辦法。
前文曾經說過,張大千先生在歐洲看到了西方繪畫之後,就提出過繪畫改變的問題,並且做了成功的嘗試,那就是潑墨潑彩。愛痕湖等一批繪畫,大面積的運用抽象的色彩塊面,就是對傳統國畫做的一些改變和突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