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最後還是由孔希路來發言。
“六經不是那麼好注的。”孔希路言簡意賅道。
六經當然不好注,但不好注的是六經本身嗎?不好注的是統治者需要他們怎麼來解釋經義!
姜星火明白孔希路的意思,他對此自然是有一番腹稿的。
“通經致用嘛,包含兩個方面的意思。”
“第一個方面,是經學義法,也就是透過給六經做注,來揭示義理與制度的體用關係,重整經學的整個體系,以資時下取法。”
“第二個方面,則是治經之法,也就是治學方法。”
這句話姜星火沒說完,但在場的人都明白他想說什麼,姜星火主張什麼治學之法?自然是實踐出真知那套。
高遜志此時已經有些醉意了,但聽聞此言,還是頷首道:“研究經學最忌諱不得本原而務循支離,實際上,若是儒學是一本書,六經就是大綱,儒學若是一棵樹,六經就是根本,其餘諸如四書之類的支流餘裔,不過是因緣而生罷了,若是正經研究經學,那就必須得確立主旨,探驪得珠,此後解經便如利刃切肉,迎刃而開也。”
“便是這個道理了。”姜星火趁熱打鐵道,“儒家倫常義理百世可知,而《六經》同出一源,其宗旨、大義、禮制,皆相同,而其體制、文字,則諸經各自不同.跟這本小冊子裡畫的骨骼結構圖,又有什麼不同呢?難道做學問,不找主要的骨頭,而去尋旁邊的小骨頭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