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班昭取得的成就足夠高,贏得的名聲足夠好, 所以她為自家女眷寫就的一紙家訓便成了最鋒利的刀,刀刀砍向那些難以自主的苦命人。
她們沒法分辨這些是對的還是錯的, 也沒法分辨其中含義是否真的如同長輩教導的那般, 只能一代接一代地學習這本“女四書”中地位最高的存在。
看看吧,寫《女誡》的人可是史上唯一一位應召為朝廷修官方史書的奇女子,她說的話能有錯嗎?
別人寫的家訓可沒有這樣的影響力。
鄧綏旁聽了《女誡》的內容,也覺有些不樂。她自幼愛讀書, 六歲便愛讀史書, 十二歲頌《詩經》《論語》, 只愛蒐羅典籍不愛管居家諸事。
這篇《女誡》讓她想起母親時常嘮叨她:“你不好好學女工做衣服,整天抱著書在那裡讀, 難道以後想當博士不成?”
母命難為,鄧綏只能白天學那些女子“應該學”的東西,傍晚繼續讀自己的書。
當時她心裡其實挺難過,因為母親這些話的意思無非是“女孩子又當不了博士,你讀那麼多書做什麼”。
班昭這篇《女誡》給她的感覺就像是母親昔日的那些唸叨,不太像她印象中博學多才的老師。
即便霍善所說的後世諸事不是班昭本意,這篇《女誡》無疑也是插在許多人心口的一把刀。
班昭也是沉默良久,最後嘆著氣說道:“我不會寫了。”
她留下的《漢書》表文其實已經足以叫她青史有名,多寫一篇《女誡》不僅不算錦上添花,反而還讓鄧綏生出幾分不樂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