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穩坐正院,冷眼看著府中的所有爭端,輕易不會去管,一旦管了,就必然是涉及到自己的名聲和利益。
就好比宋氏被張氏為難,一開始,宋氏忍氣吞聲,烏拉那拉氏就沒有為宋氏做主的意思,而是看著宋氏掙扎。
直到後來宋氏反擊,因為用的手段有些不恰當,烏拉那拉氏迫於她和府上的聲譽為宋氏做主,但她的心裡對宋氏是有了意見的。
也因此,宋氏早已將那百卷經書送至正院,烏拉那拉氏卻遲遲不曾開口讓宋氏來請安。
不讓宋氏請安,就意味著宋氏變相的禁足還得繼續,依舊不能踏出玉萃軒半步。
再比如前幾日的藥材事件,後來她又仔細的想了想,難道當時烏拉那拉氏從賬冊上真的看不出任何端倪嗎?
怕是不盡然。
恐怕烏拉那拉氏在得知這件事時,就不曾仔細的思考過,一心想著抓她的把柄,直接在心裡給她定了罪。
不然要如何解釋在把她請去正院的同時,也請了四爺?
也就是事後烏拉那拉氏擺出了一副為了冤枉她而誠懇賠罪的架勢,才讓她暫時放下思考。
後來再把這件事拿出來細想,卻驚覺,烏拉那拉氏怕是有些嫉妒她的,只是這一絲的嫉妒,估摸著連她自己都沒發覺。
烏拉那拉氏對外的形象一直都很完美,完美到年淳雅都有些不相信,總覺得烏拉那拉氏除了對中饋看的重之外,一副無慾無求的模樣,好比那受人跪拜的菩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