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年點點頭,說道:“陽明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會安君作為陽明先生的弟子,自然知道這其中的意思,也不需要我為會安君解答。
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這是陽明先生的心即理的說法。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這是知行合一的道理。
這些都是陽明先生昔年所說過的道理,我不敢妄自菲薄。只是想說一些更應該做到的地方。
良知之外,更無知,致知之外,更無學。孟聖當年說過,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在下所說的良知和致知其實就是這當中的道理,而且陽明先生當年其實也提出過在下所說的道理。
也就是陽明先生所說的那句‘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這其實就是在下所說的良知,當然這種說法的話,佛教那邊用的更多一些。萬物皆有佛性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這只是在下的一家之言,如有說的不妥的地方。”
唐書遠向著戴年躬身行禮道:“謝過教誨。只是在下其實也有些道理想和閣下講。”
戴年笑道:“如果是那種勸我不要行故人之道的道理,還是請會安君不要再說了。省的會安君再廢那些口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