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25日,由於“通德”曝光而引起的一場美國政治危機在全面發酵之前,就因為杜魯門總統的果斷辭職而被化解了。雖然挑起這場事件的華萊士和勞動黨並不想那麼容易放過杜魯門和他背後的“投降派”,想把“通德”的禍水引向繼任的肯尼迪。
不過他的想法遭到了國會共和黨和聯邦調查局的一致抵制。國會先是召開了聽證會,要求杜魯門和小約翰.洛克菲勒作證。而在兩人援引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加以拒絕後,國會沒有同意勞動黨議員提出的要求新任總統肯尼迪和國務卿小愛德華.斯特蒂紐斯作證。而是任命了剛剛辭去戰略情報局局長(戰略情報局在停戰後被解散)的威廉.約瑟夫.多諾萬為獨立檢察官,負責追查杜魯門通德案件——多諾萬雖然不是杜魯門“通德”事件的參與者,可是在羅斯福總統的時代,他可沒少幹“通英”、“通法”、“通蘇聯”、“通義大利”等等的事兒。
要是按照“通德門”的標準追究,多諾萬自己也得身敗名裂!所以讓他去查杜魯門通德的效果,用腳後跟想也知道了。
而在任命了獨立檢察官之後,通德門的調查就應該由這個獨立檢察官全權負責。華萊士再有什麼料,就不能直接爆給媒體——他是國會反對黨的領袖,三天兩頭向媒體爆料說總統的壞話怎麼看都是有政治目的的,可信程度當然不如“無黨派”的多諾萬先生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