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沒能除掉李泌,元載心中忐忑,主動避李泌的鋒芒,在朝堂上並不敢與之爭權。
因此,李泌趁機舉薦了崔祐甫、張巡為同平章事,進入宰相行列。
這兩人都是進士出身,且人品才幹出眾。
雖說崔祐甫是正經的世家大族之子,但對待新政的態度十分公允,並不像其他世族一心維護門戶利益。被李泌說服之後,行事有了很大的變化,很多事由他出面,反而更能被世家所接受;張巡是文人,但在亂時一力守住兩淮門戶,威望甚重,一朝拜相就成了朝堂上定海神針般的人物。
另一方面,李泌又趁機拉攏了元載屬下的諸多理財之臣,如劉晏、楊炎、楊綰、第五綺等等,使得新法的推行順利起來。
一場變亂之後,朝堂與地方上的官員們都怕天子再掀桌子,一怒之下改了國號,儘可能地平息事態,老實做事。
有種“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氣氛。
這年到了秋天,薛白親自審查地方田畝、丁口、賦稅,暫時並沒發現有太大的紕漏,遂承認李泌為新政帶來了階段性的進展,讚許了他一番。
李泌面對誇讚,依舊是擺出委屈無奈的態度,應道:“陛下過譽了,臣不求陛下賞賜,唯請陛下不可再動怒了。”
“在你心裡,錯的還是朕太容易動怒,而不是兼併田地、隱匿人口的門戶私計啊。”
“錯的絕非陛下。”李泌道:“但陛下的反應過激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