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堂姐出去的時候,天陰得很沉,好像隨時能下雨,姜舒月提醒道:“江南富庶,魚米之鄉,我打算去過河北、山東之後,到關外看看。大姐姐若是在關外有田莊,不如把農田微水利提前修建起來。”
“關外比京城溼潤,種水稻更便宜。”上三旗的人家,誰家在關外沒幾個田莊,覺羅家有,舒心的陪嫁裡也有。
姜舒月笑笑:“正是種水稻。”
高產玉米,耐旱小麥,終於輪到水稻了。
在糧鋪,小麥粉比玉米粉貴,而稻米比小麥粉貴……很多。
若說稻米哪家強,當然是南邊魚米之鄉的出產,可若論美味,關外的稻米才是一絕。
先帝在位時,便在關外設定了總管衙門,專門負責進貢優質稻米和特產。
可惜關外太冷,稻米一年只產一季,且每季的產量也不如南邊多。除了進貢,便是自給自足,很少有餘糧能賣到關內。
所以大糧商炒作糧食,囤積居奇,從來只在江南一帶,幾乎沒人往關外來。
但關外是大清的龍興之地,又是旗人的故鄉,若能提高關外稻米的產量,恐怕八旗人家都能受益,到時候雍郡王的聲望只會更高。
舒心想到的這一層,姜舒月自然早想到了,但她最終的目標並不是幫四爺走上人生巔峰,而是進一步增加糧食的產量,豐富糧食的種類,讓她的子民能吃飽穿暖。
至於四爺,那是天命所歸,即便沒有她,照樣能御極稱帝。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