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六年六月初六的金河泊會盟顯得極為倉促與隨意。
祭壇是一天壘成的石頭祭壇,祭文是在照抄歷史書水字數,給人冊封皇帝和國王連個印璽都沒有,只能加冕,可就連加冕的金冠也是從西夏戰場上撿的舊貨。
至於說領土分界、互市條款之類的,更是大略口述,不知道具體還要扯多少官司。
然而,無人能夠否定這次會盟的效力,因為現場還有十幾萬大軍和諸軍政實體的首腦,這些軍隊和這些人,足以賦予任何隨意乃至於荒唐的東西以嚴肅乃至於神聖的特性。
故此,會盟之後,作為半被動的參與者,國際友人鄭知常雖然差點中暑,雖然對祭文中的些許詞句有些慌張,卻還是在甫一回到營帳後便訊筆疾書,將這一日的經歷匆匆記下……他準備一回國就將他此番隨行趙宋天子的傳奇經歷給整理出來,編成筆記。
當然了,免不了自我潤色一番。
除此之外,據說呂本中這幾個文化人,甚至包括岳飛、曲端、劉晏,也都用筆記的形式詳細記載了這次會盟。
當然了,趙官家對這種低端表達肯定是不屑一顧的,他就高階多了,他不記錄事情……只是當晚在筆記本里大約記錄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慨了一下契丹人背井離鄉的悽慘,抒發了一下自己樸素的民族感情。
最後的最後,才稍微點出了自己透過這次盟約稍微構建了一下統一中國意識與中華民族概念,以及巧妙越過軍事對女真人造成巨大打擊等等微小工作的意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