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獲水畔,東歸的隊伍在野地裡露營,兵卒們到附近樹林樵採,將採集的木柴運回營地。
又有人負責劈柴,李笠便趁著這個機會,教兒子如何劈柴。
劈柴用的是斧,斧是很常見的生活工具,也是常見的戰場兵器,有各種使用技法。
用斧劈柴也有技巧,不懂技巧的人,用斧頭劈柴會很累。
現在,李昉劈了幾下,就覺得手腕、手臂和腰背痠痛,其他幾個伴當也是如此。
他用的是長柄工具斧,重量二斤,這是很普通的重量,常見的單手刀、錘、鐧等兵器,都是二到三斤的重量。
雖然對於一個七八歲的少年來說,這斧不輕,但李笠看得出來,因為李昉沒有掌握斧的使用技巧,所以掄了幾下就不行了。
而“當年”,七八歲的李笠,和梁森等小夥伴砍柴時,用的也是二斤左右的斧頭,表現卻強得多。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富家子不幹農活,不會劈柴沒什麼奇怪的。
李笠向兒子講解:“你不會滑把,所以為了讓斧頭的劈砍威力最大,雙手握的是斧柄末端。”
“按照槓桿原理,這確實能實現最大的劈砍力量,可是你每掄一次,手臂和腰承受的作用力也最大。”
“那麼,正確的握法,是右手握著斧柄的前端。”
李笠拿著長柄工具斧,給兒子做示範:左手握著長柄的末端,右手握著斧柄前端,虎口靠著斧頭。
李昉覺得奇怪:握著斧頭附近,那可就使不上力,也“甩”不起來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