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細雪紛飛,李笠在官署裡看公文,仔細琢磨“尚書省會議精神”,以便緊跟時局發展。
在輔政藩王蕭繹的極力推動下,朝廷即將實行土斷,具體執行,當然由尚書省負責。
這是自天監元年土斷之後,時隔將近六十年,梁國對國內戶籍和行政區劃進行整理和調整,
土斷,就是朝廷整理戶籍及調整地方行政區劃的一種政策,目的是劃定州、郡、縣區域,居民按實際居住地編定戶籍,故稱“土斷”。
自衣冠南渡以來,建康朝廷已經實行了九次土斷,梁國建立的第一年,即天監元年,實行的土斷,範圍其實不大。
將近一甲子過去,國家也確實該對治下實行一次土斷。
好好地清點戶籍、土地,清查隱匿漏戶,把逃亡農民和由豪強隱佔的私屬蒐括出來,充作政府的賦役物件。
但又不是單純的清理戶籍,歷代朝廷實行土斷的前提,在於整理僑置州郡的政區。
張鋌此時承擔講解職責,為李笠分析何為“土斷”。
中晉(後世所稱東晉),大量南渡士族和僑民進入江南,擠佔了南方“舊人”(本地人)的土地,很快兩者之間的矛盾漸生,變得越來越嚴重。
當時,戶籍分黃、白,黃籍就是正式戶籍,登記其上的戶,要承擔賦稅、勞役。
白籍,則是僑民專屬的戶籍,登記於白籍上的人家,不需要繳稅、服役。
為了安置這些南下的僑民,中晉朝廷在江北和江南三吳地區設了不少僑置州郡,把來至不同地區的僑民,安置在這些根據其家鄉命名的州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