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淨地”,一方面體現在強大的國際糧商或因為看不上遠東的惡劣氣候,或因為政治形勢,暫時沒有涉足遠東的市場。
另一方面,主要是其他作物在空間上的“侵略”。
以國產大豆為例,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大豆一直因其廣泛的用途和旺盛的生命力在國內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讓國產大豆走下神壇的事件只有兩個,另一個就是大豆進口的開放;一個是雜交玉米的出現,。
前者不說自明,後者就一言難盡了。
通常情況下,育種技術的發展速度很慢,產量是逐步提高的。
但雜交玉米很不一樣,增產效果特別明顯,這就是為什麼歷史上把以矮稈小麥和雜交玉米為代表的新一代農作物的出現稱為“綠色革命”的原因——它們就像革命一樣迅速席捲全球,徹底改變了整個農業的面貌。
農民種植作物主要看效益,新一代雜交玉米的畝產遠超大豆,在價格沒能拉開太大差距的情況下,玉米漸漸地侵佔了大豆的“地盤”,國產大豆就是這樣“淪陷”的。
但在遠東,有一樣東西延緩了玉米進攻的腳步,那就是氣候。
“玉米產自南美,本來是熱帶作物,即使是我國東北培育的耐寒玉米品種,再向遠東推進也不太適應了。所以遠東適合大規模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是大豆和小麥,可惜現在丸紅商社都錯過了它們的最佳種植時間,呵呵……”齊政說著說著就笑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