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路線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因為將來的路上,魏瑾一定會是世家大族的敵人。
沒辦法,魏晉南北朝計程車族風流、放蕩不羈這些都只是看上去很美,真的身處其中時,其實很窒息。
這問題的根子在東漢察舉制上——劉秀當年的察舉制其實是很用心的一個制度,由高官推薦來的官員都要他親自審查,當兩年秘書才能上任,推薦差了還要負連帶責任,只要皇帝用點心,就能大權獨攬。
可問題是,劉秀萬萬沒想到,他的孫輩皇帝裡,沒有一個能活過四十歲,活到三十三都算高齡了。
漢獻帝劉協倒是活到五十四,可那時他早就被曹魏廢為山陽郡公,這種情況,除了說他家福薄,也沒什麼辦法解釋了。
更邪門是後來三國時,曹家、孫家、劉家三家,生出的孩子也一個不如一個,要麼短命要麼弱智要麼暴君,竟然只有一兩個是好的。
皇帝不行,世家自然就大展所長,察舉制的推薦制度讓世家高門攜起大波姻親,三國魏晉時,穎川、汝南、河東、南陽的世家大規模出高官。
看三國志,就能發現名士們大多相互推薦,徐庶推諸葛亮,荀彧把穎川的郭嘉一眾打包給曹操,大家花花轎子一起抬,如此一來,基本就沒寒門的事,後來更是把看家世定品階寫到了法律裡。
如果他們就此為了利益勵精圖治也還好,可他們中幹人事的真的挺少。
沒有競爭就沒有積極性,大家投胎時就已經在終點了,不浪對不起來世間這一遭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