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今年全天下糧食歉收,農稅下降,國庫空虛,將丞相的權力進行一定程度的削弱,算是劉弘預謀已久的計劃了。
一開始推行糧食保護價政策,劉弘倒也沒想太多——實在是關中糧價起起伏伏,朝局又不太安穩,糧價的起伏對民心的安撫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當時劉弘只想著:以官府出面,將糧食市場徹底壟斷,在穩定糧價、穩定人心的同時,趁機撈一筆小錢錢。
但之後,事情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秋收之後,各地糧食產量報至長安,朝堂為之一振!
緊接著,便是劉弘提出將敖倉之糧搬出,以‘新米換陳糧’的名義,緩解關中可能出現的糧食短缺。
關中民九十餘萬戶,田畝百萬餘頃,年糧食產量,大概在四萬萬五千萬石左右。
而這九十餘萬戶,共八百多萬百姓,一年的糧食消耗量,也有將近二萬萬石。
看上去,是不是覺得關中的糧食很富裕,一年種出來的糧食,夠吃兩年多?
但實際上,賬根本不是這麼算的~
四萬萬五千萬石糧食的年產量,十五稅一的農稅比例,意味著關中每年的糧食產出有三千萬石,會被用作農稅,上繳國庫。
而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錢的口賦,也可以等額換算為:每人每年一石半左右的糧食。
八百多萬人,這就又是一千多萬石。
除了稅、賦吃下去的四千多萬石,中樞還要花費大量的錢財,從百姓手中買糧,以做軍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