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十九輯 封建王朝的最後文明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乾隆與《四庫全書》

乾隆自認為自己有輝煌戰功,稱自己為“十全武功”,就想在“文治”上更上一層樓,他決定編修一部《四庫全書》。

於是,乾隆設立了四庫館,從公元1772年開館修書,任命負責的官員有360人,校對和抄寫人員有3800人之多。其中出力最多的是總纂官紀昀,他把《四庫全書》中每一部書的淵源、版本、內容都作了詳細的考證,編寫了200卷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乾隆對編書非常重視,每進一篇都親自閱覽、審查。但結合編纂《四庫全書》,乾隆又實行了大規模的書籍查禁,先後被銷燬的書籍達7萬卷以上。經過10年的努力,《四庫全書》正式修成,收書3503種,共79337卷。全書共抄7部,分別貯藏在大江南北七處藏書閣。

乾隆編修《四庫全書》的目的,固然是為了誇耀文治盛世,但最重要的是他要藉此機會對歷代的書籍作一次全面審查,清除反抗清朝的民族思想。用編寫的辦法掩蓋和達到他禁燬圖書的目的,歷史上叫這種辦法為“寓禁於修”,這一招可比秦始皇焚書坑儒損多了。

四庫館從全國採集到的圖書大約有13000種,其中3000種遭到收繳禁燬,將近總數的四分之一,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也被禁燬。其餘的書籍都經過了嚴格的審查,凡書中有對清朝不利字句的文字,嚴重的整段刪除,輕微的則隨意篡改原文,就連宋代人指責遼國金國、明朝人批評元朝的話,都屬於觸犯禁忌。甚至曾經過康熙皇帝“御批”的《通鑑綱目續編》,也因為記述歷史時出現“胡人”兩個字,下令將其挖改。這樣一來,很多古書都被改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意。編修《四庫全書》,造成了中國有史以來空前絕後的最大文化浩劫。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