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跳法不僅需要最精準把控飛跳前輪胎的朝向以及銜接時的落點位置,還要考慮到連續飛跳的垂直衝擊力會不斷累積。
每一次的落下都是生與死的考驗,更是對五臟六腑和大腦的大力衝擊。
餘曜看似節省了短暫的銜接,實則要承受的只會更多,對車手的技術能力要求更是指數爆炸級的增長。
他是在用近乎炫技的方式拒絕向硬體條件認輸。
追更比賽多年的資深車迷們看得心服口服,十分好奇餘曜到底是怎麼想出這種過於大膽的解法的。
場外實時監控的車隊經紀人們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可能全世界只有餘曜自己才知道,其實早在第一次看見這種形如蘑菇雪道的起伏賽道時,他就在腦海裡推演過自己是否能用單板空中技巧的方式快速透過這裡。
起初的構思是為了節約時間,也為了好玩。
沒想到有朝一日這個臨時起意的想法居然真的能在前翼意外損壞的危急關頭救自己一命。
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短暫的念頭如靈光一閃而過。
餘曜來不及深想,也沒功夫深想,因為他很快就抵達了第五個跳臺與第六個跳臺的銜接點。
依舊是落地在第六個跳臺的起跳點,依舊是在飛跳前的車身轉向,半空加速。
已經使用過一次類似技術的少年駕輕就熟,甚至還精準地透過方向盤調整了自己的落點的位置,使之前輪剛剛觸地,後輪就馬上起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