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辰還早,朱秀也就不著急去問詢佃戶老王家在哪。
堂屋裡間有一處木板隔斷,裡面狹窄的隔間就是老朱家小小的祠堂。
按照方翠蘭定下的規矩,朱秀每日都要來上香,祈求朱家祖輩和已故老爹在天之靈的保佑。
當然,從老朱家有記載以來的祖輩來看,都是耕農出身,兜兜轉轉就沒離開過竹山縣,從爺爺輩起,徹底在陶朱村紮下根來。
指望他們給予朱秀科舉仕途上的保佑,的確是為難了祖宗,祈禱的物件,當然還是老朱家的驕傲,當年明噪竹山縣一時的才子—朱大全。
朱秀坐在草糰子上,撐著下巴仰頭望著供桌上,擺在最下面最前頭的那塊靈牌,腦海裡依稀浮現一位身形微胖,笑起來總是一團和氣的白面書生。
在朱秀模糊的記憶裡,頭懸樑、錐刺股都不足以形容朱大全讀書的刻苦程度,再加上或許還有老朱家幾代人積攢下來的一點福德,終於使得朱大全在三十七歲那年,成功考入房山書院。
有唐一代的科舉與後世不同,只包括解試和省試兩級。
取解便是取得解送入京參加省試的資格,省試是由尚書省禮部、吏部主持的最高階考試。
應舉士子主要分兩類,生徒和鄉貢。
生徒是指出身國子監、弘文崇文兩館及州縣學館,具有官學背景的生員。
普通士庶子弟透過考試後,倒有可能進入州縣官學,而國子監和兩文館,招收的基本都是勳貴官宦子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